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心动态

在特教的舞台上,每个灵魂都能绽放光芒

发布时间:2024-11-12 浏览次数:633次
一百个特教老师,就有一百种温暖人心的力量,她们以爱为笔,书写着不凡,证明着:在特教的舞台上,每个灵魂都能绽放光芒。


苏运丽,一位温婉而坚韧的女性,37岁的她,自2010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便怀揣着对残障儿童康复事业的满腔热情,踏上了教书育人的征途。然而,命运的安排让她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就迎来了不同寻常的转折与挑战。

      

2011年,苏运丽老师加入快乐星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起初,面对这些眼神空洞、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不安。毕竟,她的专业背景主要聚焦于聋哑儿童的康复,对于自闭症这一复杂而神秘的领域,她几乎一无所知。


但正是这份“不了解”,激发了苏运丽老师内心深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于是,她在中心资深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系统而严谨的学习之旅。从基础的行为疗法到复杂的认知干预,从情绪管理到社交技能培养,每一个细节,她都力求做到最好。


很快,苏运丽老师便能够独立带领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了。三年的时光,如同细沙穿石在不经意的流逝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时间不仅磨砺了苏运丽老师的专业技能,更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她学会了如何用眼神交流代替言语,用肢体语言传递温暖,用耐心和恒心一点一滴地改变孩子们的世界。在她的努力下,一个又一个自闭症儿童开始展露出前所未有的进步:从最初的沉默寡言到能够简单交流,从排斥外界到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这些变化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苏运丽老师的内心,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然而,随着经验的积累,苏运丽老师也逐渐遇到了更为复杂和多样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症状表现、学习进度、情感需求各不相同,这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有时,面对孩子们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或行为障碍,她也会感到无力解决。这种种困难,使得苏老师一度离开这片战场,走上自我创业的道路。可是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又会无数次地问自己:“这条创业路我真的能继续下去吗?我真的能离开我的那些孩子吗?”这个时候,她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进步时那一点点闪烁的光芒,这些画面如同温暖的灯火,照亮了她回归的道路。

最终,苏运丽老师选择了再次回到训练中心,这份选择不仅仅是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内心那份纯粹热爱的坚守。然而,回归之路并非坦途。随着社会对自闭症认知的加深,家长们对教育的期待也日益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不理解、不信任和不支持。有家长质疑她的教学方法,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速度感到不满,更有甚者,直接表达了对她的不信任和排斥。
这一次,面对这些外界的质疑与压力,苏老师没有选择逃避或辩解,而是将它们视为成长路上的磨砺石。她深知,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唯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于是,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方法和干预策略,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分享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

苏老师的爱与责任,还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家庭中延续,影响着下一代。苏老师的儿子,一位六年级的阳光少年,从小便在母亲的熏陶下,对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孩子所在的班级里,恰好也有一位自闭症同学。面对这位同学不同寻常,其他同学们起初或许会感到困惑和不解,但苏老师的儿子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友谊与包容。他主动承担起帮助同学的责任,他的行为,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悄悄吹散了同学们心中的疑虑与隔阂,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与温馨。

苏运丽老师看到儿子的成长与变化,心中满是欣慰与骄傲。她深知,是这份特殊的经历,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和接纳世界。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也让她相信,爱与理解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它能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灿烂的花朵。

苏运丽老师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特殊教育这条道路上,虽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心怀大爱,勇于担当,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苏运丽老师的回归与坚持,不仅照亮了自闭症儿童的成长之路,也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一个关于勇气、坚持与爱的光辉榜样。






扫一扫关注
呼和浩特市快乐星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呼和浩特特殊教育,呼和浩特孤独症训练中心,内蒙古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呼和浩特孤独症儿童,呼和浩特儿童孤独症治愈中心,呼和浩特孤独症训练,呼和浩特孤独症恢复中心,内蒙古孤独症,呼和浩特市孤独症,内蒙自闭症